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读书札记

来源: 利川市法院 时间: 2025-04-27 14:46 点击量: 63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4月21日上午,我院精心举办“法阅初心·青锋逐梦”世界读书日活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被案牍填满的生活。自投身法庭工作,我鲜少参与此类活动,而此次经历,在我心间激起层层涟漪。

活动现场,青年干警的案例分享,如同一扇扇打开的法律之窗,让我得以窥见法律在实际应用中千变万化的面貌。那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仿佛是生活舞台上的生动剧目,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法律并非冰冷的条文,而是与现实的每一个角落紧密相连。

谢院长讲授读书体会时,真诚地分享着从书中汲取的力量和智慧,我瞬间领悟到,读书绝非仅仅是闲暇时的消遣,更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实阶梯,能引领我们不断攀登,走向更高的境界。

接下来的辩论赛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令人热血沸腾的高潮,思维的激烈碰撞,观点的针锋相对,每一位同事都如同闪耀的星辰,展现出无与伦比的才华与激情。

谭专委和冯局长的点评,更是让我感受到,资深法官对法律的独到理解。仿佛时光倒流,我再次回到了初入法院时的热血岁月,对法律的坚定信仰和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再次在心底熊熊燃烧。

最后,杨院长的一番寄语,是娓娓道来真情流露,让我感受到领导对青年干警的期许。

在繁忙琐碎的法院工作日常中,我们每个人都像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被各种案件和事务紧紧缠绕。读书,这件曾经能给予我们无尽滋养的乐事,竟在不经意间被我们悄然遗忘,那些曾经珍藏的书籍,就如同蒙上了岁月的尘埃,静静地躺在角落,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开启,去唤醒那沉睡已久的智慧光芒。

活动结束后,我宛如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回到法庭的那一刻,内心的激动依然难以平息。每当听到书页翻动的声音,总让我想起法庭外的溪流。那潺潺水声里藏着自然的韵律,恰似文字中流淌的智慧,能轻柔地抚平我焦虑不安的心灵。

我深感,我们需要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从书中汲取业务知识,让自己在司法实践中更加游刃有余;从书中学会坚定立场,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书中体会信念与坚持,为自己的法律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从书中感受爱与美好,让冰冷的法条焕发柔性的光辉。

对于我们这些坚守在基层法庭工作的青年法官而言,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与繁华,书籍是我们连接外界知识和思想的桥梁。当面对复杂的案件和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时,从书中获取的知识和智慧,能让我们更加冷静地分析问题,以更专业、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式去化解矛盾。

读书,让我在孤独与寂寞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成长。担任法官以来,审理的一件又一件案件让我不断叩问内心:我们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在书卷与实践的交相辉映中,我渐渐明白,法官的荣耀不在于审理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案要案,而在于让每个走进法庭的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温暖。

从田间地头到数字云端,从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到朝气蓬勃的新生代网民,每件案件都是时代发展的生动切片。一个看似普通的劳务纠纷案件,或许就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生计;一个菜篮子里缺斤少两的小纠纷,也可能动摇着市井百姓的法治信仰。

只有将亿元大案当作精密手术来对待,把百元小案视作民生晴雨表来呵护,司法的光芒才能真正照亮每个角落。这或许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鲜活、最生动的注脚。法槌起落间,我们守护的不仅是法律尊严,更是万家灯火里那最平凡的人间烟火。

夜深了,我轻轻打开台灯,拿起床边那本搁置已久还未读完的书——《何以为父》。书中关于如何让孩子知礼仪、懂尊重、善沟通、重诚信、不放弃的道理,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我们的启示,教育着我们这些成年人如何在人生道路上坚守初心,不断成长。

合上书页,关掉台灯,放上一曲舒缓的音乐,我闭上眼睛,心中默默地期待着明天是个阳光明媚的晴天,就像我对未来的司法之路充满希望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