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寻找最美基层法官】军转法官的乡土情怀

——记湖北利川市人民法院柏杨坝人民法庭老法官向贤琼

来源: 利川法院网 时间: 2014-03-06 17:39 点击量: 4355


(通讯员:刘卫华)因为态度和蔼,群众都亲切地称他老向,因为曾经在高寒的谋道人民法庭当了5年庭长,同事都戏称他“最高庭长”。

从部队转业进入利川市人民法院工作已经整整26年,他一直坚守在人民法庭,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他,就是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人民法庭老法官向贤琼,一位善于做群众工作,始终雷厉风行,具有浓郁乡土情怀的军转法官。

难舍的故土情结

1976年的3月,19岁的向贤琼冒着料峭的春寒,一路风尘来到辽宁某部队服兵役。由于勤奋肯干,他先后被提拔为司务长和后勤管理助理员,在部队一干就是13年。

轮到转业时,部队领导叫他留在辽宁,但被其婉言谢绝,执意回到自己的家乡柏杨坝镇。有同事问他感觉亏不亏,他一脸坦诚:“离家在外,心中总是割舍不下家乡的一草一木,历久弥坚,没有什么亏不亏的。”

是的,乡亲们也期望一向质朴、乐于助人的他回到法庭工作,这样让他们心中感到更踏实。老向坚守着这份浓浓乡情,植根于司法为民的广袤土壤中,不离不弃,迷恋至深……

好学的军转法官

初到柏杨坝人民法庭工作,老向着力克服军转干部的短板,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审判实务能力,很快实现了从外行到内行的跨越。

在柏杨坝人民法庭工作的9年间,老向先后担任书记员、助审员和审判员,所办案件无一改判和发回重审,深得人民群众好评和领导信任。

1997年4月,老向被任命为海拔超过1500米的谋道人民法庭庭长。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社情、民情,他没有退缩,在法庭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排名靠后的谋道法庭跃升为全院先进庭室。5年中,他很少回到一山之隔的家,白天忙办案,夜晚勤学习,得到了全院干警的普遍认同。

法庭的工作狂人

“要强化时间观念,守时是守信用的表现”,是老向经常对同事和当事人说的一句话,也是他自参军后养成的一贯工作作风。在人民法庭工作的每个春秋冬夏,总能看到老向风里来、雨里去的忙碌身影。因为忙,即便患了严重的糖尿病和脑血管硬化他也无法安心静养,对此,宽容的爱人也忍不住发起了牢骚,老向却以随身带有药物不会有事来宽慰妻子。

“向贤琼同志的一身疾病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必须给他松松担子”,利川法院党组研究人事工作时一致表示。2002年3月,带着组织的关怀,老向又回到了柏杨坝人民法庭。虽然不当庭长了,他仍然闲不住,一直负责庭内的立案工作,争着办案子,成天乐此不彼。

“庭有一老,如有一宝”,庭长李清华如是说。柏杨坝人民法庭除1名副庭长外还有3名30岁以下的青年干警,老向自告奋勇地为其中1位年轻法官当“师傅”,手把手地传授做群众工作的技巧和庭审的“功夫”。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彰显了一位老法官对法院事业的无限忠诚与厚爱。

“忙碌的工作反倒让自己充实”,老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近三年来,他年均办案超过了150件,平均1.5个工作日要办结1件案件。贫困落后地区法院尤其是基层法庭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上“立案、庭审、裁判、送达”一条龙的工作方式,老向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2013年8月,湖北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覃文萍视察调研柏杨坝人民法庭基层基础工作时,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不需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精神值得在全省法院系统大力宣传推介。

调解的行家里手

在法庭,大多数案件是婚姻家庭类纠纷,家长里短很难用法律的标尺衡量。老向靠着自己人熟、地熟、社情熟的独特优势,进退自如,很快将一些看似尖锐的矛盾纠纷轻松化解。据统计,他办的案件调解率达到了85%以上。办案多、调解多,老向又有了新的昵称“向调解”。

看到一件件案件经过调解实现案结事能了,老向十分欣慰。那是去年5月,已年满85周岁的王大爷乘坐邻居的三轮车到法庭找到老向请求解决赡养问题,在得知老人膝下有3儿3女却生活难以保障的情况后,老向迅速立案受理了此案,并找来车辆把老人送回了家。不到10天时间,就以庭前调解的方式办结了该案。在随后的回访中得知老人生活全然有了着落,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苦口婆心的调解过程换来了邻里的团结和家庭的和睦,老向别提有多高兴。鉴于其出色的调解工作业绩,2013年老向被评为全院唯一的调解能手。之前,他还被湖北省高院表彰为全省法院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向调解”可谓实至名归。

悠悠龙船调,唱出了土家女儿的浪漫情怀。拳拳报国心,成就了土家汉子的戍边梦想。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正是这份浓浓的乡土情结,催生了老向许多平凡却感人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