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谈合作、创收入
还能解纷止争
利川这个核心工业园区
解锁“商事共享法庭”新地图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利川市新工业园区作为该市经济发展的新“桥头堡”,汇集180余家企业入驻。为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切实提高涉商圈纠纷多元化解效能,4月23日下午,利川法院在此设立“商事共享法庭”和知识产权工作站(以下简称 “共享法庭”)。市政协副主席张怀志出席活动,市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万军主持活动。
活动当天,“共享法庭”审判庭内,一起标的额达55万余元的服务合同纠纷案在此开庭审理。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就服务合同内容、履行情况、支付金额等基本事实进行确认,为后续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奠定基础,受到当事人一致赞誉。
据悉,该“共享法庭”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具有诉前调解、巡回审判、跨域司法协作、普法宣传等基本功能,针对园区内常见的买卖、租赁、合同等纠纷开设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网上立案、云端调解、在线庭审等服务,实现涉企矛盾纠纷类别化、专业化高效化解目标,节省诉讼时间和经济成本。
同时,法院组建商事案件专业审判团队,提供针对性类案指导与建议,及时收集、反馈企业司法需求,进一步整合行政、司法资源,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服务。
此外,面对园区经济纠纷多、突发矛盾多,该“共享法庭”汇集了商会、行业组织等力量,形成“调解在先、诉讼在后”的多元解纷大格局。
张怀志对“共享法庭”的成立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是新时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创新之举、良善之法和重中之重。他强调,各部门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强化协同配合,确保“共享法庭”真正用起来、活起来,成为服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一张亮丽名片,以“小切口”撬动 “大治理”,为利川经济发展营造更加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共享法庭’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司法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它不仅是法院深化多元解纷的一项重要创新实践,更是法院与经济开发区、市场监管局、优化办等单位紧密合作的成果。”万军表示。下一步,“共享法庭”将进一步打破时间、空间制约,发挥诉讼资源、服务整合共享优势,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辖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
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聂广慧,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李清江,市政务局副局长谭福维,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唐玉琴,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谢韬,市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谭华容等相关单位同志参加活动。